数字翻译成英语,这支年轻的多语种志愿者团队成语言防疫新力量

      浏览:
大学科技英语翻译

“六歩で手を洗う方法”(六步洗手法)、三歩で体温を測る方法(三步量体温)……”经过专业老师确认后,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日语系2019级研究生马荣跃和同学们合译完成《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日语版)》,发送给上海长宁区外办,不到两天时间,9页文档翻译完成。

长宁区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区内有来自150个国家和地区约12.4万名境外人士。27家驻沪领事馆,700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机构。同时,长宁还承担着虹桥1号航站楼相关联防联控任务。随着境外疫情升级,防控任务加重。面对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和医务工作者与外籍人士语言沟通不便的问题,长宁区外办决定成立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迅速组织学生团队,组建了涵盖英、日、法、德、西、俄等6种语言的外语志愿者队伍,共计15人。随后,学院各个小语种的5位党员老师加入,对翻译材料进行审核校对工作。截至3月11日,志愿者累计为长宁区疾控中心、各街道等一线防疫部门翻译防疫健康提示、进小区提示、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隔离解除告知单、健康观察问答等文件、各类表格以及社区排查信息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文字稿等共30余份(6种语言);还有同学为街道社区工作者上门排摸工作录制中外文对照音频。

作为一名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家住河南的马荣跃原计划春节前回家,因为疫情成为一名“留校少年”。尽管每天只能在校园里,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到学校发布的长宁区招募外语翻译志愿者的消息,他毫不犹豫报名参加。“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度过新年,在学校隔离期间得到了老师们的关怀和鼓励。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将这分具有师大特色的爱传递出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马荣跃说。作为队伍建立初期华东师大队伍唯一的日语志愿者,马荣跃承担了日语主要的翻译量,如疾控中心的防疫健康提示卡,外籍、港澳人员登记表、日常健康记录册、街道的健康管理宣传漫画等。

政府认证的翻译公司翻译公司收费

每天早9点到晚9点,这群学生志愿者们除了翻译文件,还需随时保持手机畅通,电话铃声响起,就要协助工作人员与需要帮助的外籍人士沟通。2019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袁一薳谈到报名志愿者的初衷:“当我看到报纸上写道,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时,我也很想和我的同龄人们一样为这场抗疫战做些什么,尽自己的一分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3月9日,由于长宁区外办翻译审核人员大部分赴机场前线支援防疫工作,无法短时间内完成稿件审核,外语学院紧急召集日、法、德、俄、西5名小语种专业教师加入翻译志愿者团队,负责审稿工作。“请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只要近期去过(国外疫区)的都选吗?还是只是飞机的起飞、中转地?”“请问这个问题问的是外国人带孩子来上海,还是有孩子在上海就读?”为了提高翻译的精准度,面对中文稿件里意涵不请的内容,西班牙语专业教师郑菁菁逐字逐句询问清楚,有时师生要为一个单词纠结很久。

“外语和中文有很大的不同,一句简单的中文里可能包含很多种意思,我们必须准确明白含义。防疫翻译马虎不得,每一个单词都要像子弹一样精准。”郑菁菁说,“在宣传防疫材料的制作上,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不计时间成本的。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整个团队的高效、细致和凝聚力,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体会到了上海社区基层工作的辛苦和细致入微。”

大量的专业术语也为翻译带来挑战。由于涉及到新冠病毒和疫情防控的词汇大多为生物学和医学的专有名词,如果翻译出现错误,很有可能会误导他人,志愿者们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国内各个官方媒体发布的有关疫情防控的外语新闻,浏览上海外办官网上公开的信息,留意并学习它们的用词。2016级德语系本科生师佳茵说:“志愿工作是有趣、有益的,在华师大近四年的语言学习赋予我们强大的‘武器’,让我可以尽我所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专业老师们也从与学生的共同协作中深受感触,俄语系教师班婕说:“面对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尽可能多地为国家、为上海市的抗疫行动,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外语人,可以将自己平时所学所积累在这个非常时期贡献出来,也希望以此对我们的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使他们树立更坚定的专业学习信心和热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