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有汗水,也有泪水。
每一位译者都能深感翻译的辛苦。一个作品翻译下来,可谓身心俱疲。
从校园里,老师们的传道受业解惑,到步入社会,进行翻译实践,这是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曾翻译过帕斯捷尔纳克撰写的《日瓦戈医生》的著名北大俄语系教授蓝英年认为,翻译作品不仅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还必须同时具备很高的外语水平、中文功底以及广博的知识面。“翻译需要全方位的综合素质,缺少哪方面都瘸个腿。”
翻译是孤独的,一天下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表面上静若处子,内心却跟随作品,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悲天悯人。这是个脑力活,同样也是个体力活。
译者,更像是跟在原作者的身后,随之走走停停、向左向右,将其所看、所感、所想融入到自身,延着其行进的脚步前行。原作与译者的步伐有大有小,翻译就是在不偏离原作方向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调整成其独有的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发生的。
一个小小的用词错误,就能导致读者对作品理解的偏差。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是如此。
为做到“形神兼备”,需要译者静下心来,斟字酌句,对每一个用词都要精准地拿捏,去分析、去探寻、去讨论、去切磋。
做为译者,不仅要对面前的源作品负责,更要对身后的广大受众负责。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语言、翻译类专业的毕业学生步入社会,但最终,从事翻译行业的人却少之又少。
翻译已经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信仰。
追求的不是文字形式上的对应和语言间的直接转换,而是探究源作品深处的奥秘与情感,心与心之间的贴近。
在翻译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坑、一个坎,都是对译者自身的考验。
作为译者,你是否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做翻译”。
或许,翻译是你的兴趣爱好,也或许,你把翻译当做是你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做一名译者固然辛苦,但总有一群人愿意从事这一门职业。他们把翻译当做是一种信仰,无比虔诚地在翻译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