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说明书翻译,歌德与翻译的不解之缘

      浏览:

证书翻译英汉翻译

歌德认为,在文化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越到后来,对于翻译的要求也越高,译者遇到的阻力也随之加大,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是处于贴近原作的地位,因受原作的影响较大而会或多或少地放弃某些本族语的独特之处,于是便产生了译著与本国读者的口味难以协调的矛盾。

产品说明书翻译,歌德与翻译的不解之缘

对于第三种翻译类型:译文与原文完全一致,他这样解释:“要使译著与原著趋于一致,就必须切近原文字里行间的意思,使其易于理解,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向原著靠拢,从而完成翻译的从陌生到熟悉、从已知到未知的循环过程。”

除了为翻译划分种类,歌德在翻译理论上的另一重大贡献,便是率先意识到了译作对于原作具有反作用力这一重要现象,在歌德看来,翻译不仅有交流、借鉴的作用,更有创造的功能,它就像一面镜子使原作得以在其中更好地观照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可以为原作延长生命、拓展生存的空间。在形容看到自己的诗作被译成外语的喜悦心情时,诗人写道:“我从草地里刚刚采了一束鲜花,兴冲冲地捧回家去,手儿却将花儿弄蔫了,我把它们小心地插入花瓶的凉水里,多么令人高兴啊!那一个个小脑袋又重新抬了起来,茎与叶如此地绿意盎然,仿佛依然是在母土里尽情绽放。每当听到我的诗在异邦传唱,那感觉就跟现在一样。”诗就是诗人在母语的园地里采撷的鲜花,一旦离开了这块语言的土壤便会调谢,然而借译者之手再插入异语的花瓶中,它们就会重现生机,如在故土一般快乐地生长。这不就是翻译的再创造原则的生动描述吗?

此外,对于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敏感话题—“内容”与“形式”问题,歌德亦有他独特的观点:尊重形式,但作品的内在本质、意义和气势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助于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的传达,他并不反对以散文体来翻译诗歌。也正因如此,路德以平民化语言译成的《圣经》,便博得了这位思想巨人的由衷赞美和高度评价。

如上所述,歌德对于翻译的思考是既广泛又深入的,许多本质问题在他的笔下都得到了较完善的阐述。可以这么说,德国的古典译论发展至歌德达到了最巅峰的状态。不过直到目前这个阶段,“翻译”的概念还仅仅是玻规范在言语交换的范围内,而离歌德年代并不十分遥远的浪漫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却很快使这一基本概念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无疑,一个翻译理性研究大发展的崭新时代逼近了。


参考资料

热门标签

更多 >